恋与制作人白起短信野心-你都知道哪些有趣的成语故事,可以讲述一个
文章简介:轻宇铺小编为各位带来恋与制作人白起短信野心-你都知道哪些有趣的成语故事,可以讲述一个更多相关内容请关注本站。
- 你都知道哪些有趣的成语故事,可以讲述一个
- 如果你是秦始皇你会轻信徐福的话吗
- 秦王嬴政并没有下令吕不韦自尽,只是让他迁
- 为什么韩信会羞于和樊哙这样的人为伍呢
- 蜀汉终结者邓艾,是如何一步一步走向死亡的
- 有没有霸气简短精辟的个性签名说说推荐
- 战国时期庞临死前怒吼哪六个字
- 邓艾被杀后,他的后人怎么样了
你都知道哪些有趣的成语故事,可以讲述一个
成语是古人在生活中总结出来的词语或者短句,有三字成语、四字成语、五字成语或者更多字的成语,它是语言文化的瑰宝。据有关资料说成语总数超过3万多条。央视曾经举办过《成语大会》。
成语的形成基本上都有一个典故,也就是说每个成语都有一个故事。成语是一个个小故事的浓缩精华,小故事大智慧,通过成语我们可以了解我们中华民族悠久的历史,了解古代社会的智慧。成语也是我们现代学校教育的必学内容,我们写作中也会常用成语从而使得作品更具有内涵。
我们比较熟悉的有趣成语有:
揠苗助长;守株待兔;叶公好龙;掩耳盗铃;
刻舟求剑;螳臂当车;东施效颦;对牛弹琴;
盲人摸象等等,当然还有许多就不一一列举了。
下面给大家分享一个成语,虽说不雅,是个骂人的成语,但意想不到的是这个成语还跟我们大名鼎鼎的"圣人"孔子有联系呢!这个成语就是——丧家之犬。
丧家之犬,用来比喻无处投奔、到处乱窜的人。典出《史记·孔子世家》:孔子到郑国时,与们走散。这时有个郑国人对子贡说:"东门有一人,额头长得像尧,颈项长得像皋陶,肩膀长得像子产,自腰以下比禹短三寸,神情疲惫,像只丧家之犬。"子贡见到孔子后,把这番话如实告诉了他。孔子欣然笑着说:"说我像尧啊像舜啊我看未必,说我惶惶如丧家之犬,倒真有点神似。"
看看,孔子居然这么大度,不愧为儒家学派的创始人。
(图片来自网络)
如果你是秦始皇你会轻信徐福的话吗
如果我是秦始皇,我会相信徐福的话。因为没有人不怕死,也没有人不想成仙得道,地位越高的人越希望长生不老,秦始皇作为第一个统一的帝皇,他拥有着世界上最大的权力和最多的 财富,所以他也更害怕失去这些,只要有一丁点希望他也会毫不犹豫地孤注一掷,更何况在徐福二次出海之前秦始皇还支付了海量的资源供他第一次出海,倘若此时放弃,那么之前的一切都将打了水漂。而徐福也正是利用了秦始皇这种“来都来了”的心理,成功地再一次欺骗了秦始皇。
秦始皇最希望长生不老,做万世帝皇。正因为如此,秦始皇才巡游天下,四处拜访各路方士,也正因为如此才“牵连”出一大堆事情。
卢生与始皇
秦始皇一统六国之后野心空前膨胀,一直幻想着赢氏家族能够传承万代,世代执掌天下,于是他字号为“始皇帝”,后世则称为“一世”、“二世”...直到“万世”。可是正在他高兴之时却被人当头一盆凉水浇了个透心凉,打破了他的幻想。由于秦始皇十分相信神仙的存在,于是他“圈养”了一大批方士来为他求仙问道、炼制仙丹。其中有一位名叫卢生的方士在之前出海替秦始皇寻仙山。归来之后卢生给秦始皇上交了此次的收获,其中有一张帛上记载了卢生在仙岛上看见的一句话:“亡秦者,胡也。”
看见这句话之后秦始皇惊怒交加,不久之后便派遣秦朝大将军蒙恬率领三十万大军攻打匈奴,此战大捷,不但打退了匈奴,而且还收复了如今的河南地界。在此之后秦始皇还觉得不放心,他就想“匈奴勇猛,非人勇猛。乃骑兵勇猛,若造长城,可保江山万年无忧。”于是秦始皇就下令征集犯人与壮丁来修建万里长城,以此抵御擅长游击的匈奴胡人。经此之后,秦始皇对卢生愈发信任,不久之后就派遣他与侯生一同去海外寻找不死仙药。然而卢生与侯生根本没有任何把握找到仙药,加之之前发生的焚书事件,这让两人笃定:假如两人找不到仙药,那么两人就一定会被暴怒的秦始皇杀死。
万里长城
越想越惶恐,越想越气的二人决定溜之大吉,于是二人公开发表言论:秦始皇暴虐无道,刚愎自用,自己二人是不会替这样的暴君寻找仙药的,上天也不会同意秦始皇这样的暴君长生不老的,秦始皇你就死了这条心吧!之后二人就远渡重洋避难去了。他们是走了,这面的秦始皇可是被他们二人气坏了,俗话说“天子一怒。血流漂橹”,暴怒的秦始皇认为天下的方士与儒生都是想卢生、侯生二人这般的“骗子”,于是下令让御史彻查这些人,结果这群人互相推诿、相互举报,竟然揪出了四百余人都有罪在身,秦始皇下令将这群人活埋了。
卢生以一己之力促成了修建长城与焚书坑儒两件大事,可以说在历史上也有一席之地了。
焚书坑儒
徐福与秦始皇
为什么文章要说秦始皇要不要相信徐福的话呢?因为徐福太会赶时间了!我个人认为这里所说的“相信”徐福是指秦始皇第二次见徐福的时候要不要相信徐福。
众所周知,徐福曾两次远洋寻仙岛、求仙药。第一次的时候秦始皇还是那个被卢生玩的团团转的“傻大款”,此时的秦朝,既没有焚书,也没有坑儒,秦始皇对待方士还如同春天般温暖。就在这时徐福毛遂自荐找到秦始皇,声称自己知道海外仙岛的所在,并且愿意替秦始皇拿回不死仙药。秦始皇大喜,派遣童男童女千余人跟随徐福前去仙岛求取仙药。
徐福庙
据记载,徐福此次远洋,最远到达了日本地界,还与当地人有过交流。可是徐福并没有得到所谓的仙药,只得打道回府。
不知徐福是运气好还是运气差,就在他远渡重洋的这几年间,发生了卢生欺骗秦始皇,秦始皇气急败坏坑杀四百余儒生与方士。按理来说在这个节骨眼回来,除非徐福带回来了长生不死药,不然怎么看徐福都难逃一死。
可是徐福很聪明,他没说自己没找到仙药,他说:“海上的鲸鱼太烦人了,每次我将要拿到不死药,这些怪物就来阻止我。”秦始皇下意识地认为徐福没有骗自己,因为海上确实有鲸鱼,而且这些大家伙确实不好对付。当然最主要的是秦始皇认为徐福已经远洋过一次了,倘若他没骗自己,那么自己就真的长生有望了!
鲸鱼
其实以我们这些旁观者的角度,秦始皇的这个想法就是如今大多数人都会有的想法——“来都来了”秦始皇因为有这种想法,才让徐福逃过死劫,使得自己再一次被骗的团团转;当代的很多人因为有这种想法才被网上的、网络等骗的倾家荡产(他们想着这钱交都交了,我现在脱身不要这些钱了,万一他们不是骗子呢?)朋友们,最害怕有这种“来都来了”的想法,无数前人以他们的血泪告诉我们,别对事物抱有太大的幻想。秦始皇对徐福抱有幻想,于是他被骗了一次又一次;的人对骗子抱有幻想,于是被骗的倾家荡产;旅游的对野景区抱有幻想,于是交了一次又一次智商税......
千古一帝被徐福与卢生两个方士地的团团转,秦始皇之所以还会相信徐福,是因为长生不死对他的诱惑太大了。现如今的人也在被骗子们利用“来都来了”这种心理骗的团团转,类似于网上、打字挣钱、庞氏骗局等等等等层出不穷。秦始皇因为想长生而被骗,今人因为想暴富而被骗,其本质是一样的。
注:以上图片均来自于网络,如有侵权,请私聊删除。
秦王嬴政并没有下令吕不韦自尽,只是让他迁
如果可以生,谁会选择死?吕不韦从一名商人摇身一变成为秦国的丞相和万户侯,这期间他付出了多少心血?这样的人是不可能轻易放弃生命的,然而,吕不韦又的确是在接到秦王政的一封信后选择了。秦王政给吕不韦的信很短,只有三十个字,丝毫没有提及让吕不韦自尽的事,只是让吕不韦将全家迁到蜀地。但是高手过招,根本不需要说的那么直白。这里先贴出那封只有三十个字的信:
君何功于秦?秦封君河南,食十万户;君何亲于秦?号称仲父。其与家属徙处蜀!
是不是完全没有让吕不韦自尽的意思?但是,这三十个字在吕不韦看来却只有七个字:
吕不韦,你自尽吧!
秦王政要的是兵不血刃的解决吕不韦,并且不能留下刻薄寡恩的坏名声,而吕不韦要的是自己死后,家里人能够免于一死。因此吕不韦自尽是最好的结局,毕竟秦王政想杀吕不韦已经不是一天两天了,彼此心里都有数。
吕不韦原先只是一个商人,在邯郸经商的时候遇到了落魄公子子楚,彼时,子楚只是秦国太子安国君的一个庶子,生母还不得宠爱,而子楚奉命在赵国做质子,两国不断,子楚在赵国的处境实在不怎么好。然而正是因为这样,吕不韦才认为子楚奇货可居,如果能把这样的一个公子扶上未来的秦国国君之位,才能让子楚感激自己,那样吕不韦得到的才会更多。
也正如吕不韦所想的那样,子楚向吕不韦承诺,将来自己做了国君,会和吕不韦一起共掌秦国国政,相当于两人均分秦国。
吕不韦拿出千金来打点这件事,先是让子楚在赵国得到了比较好的待遇,然后吕不韦亲自到秦国说服华阳夫人将子楚过继过去,让子楚成为嫡子,将来会在安阳君成为国君的时候做秦国的太子。
吕不韦在子楚身上投入的可不止金钱,还有美女。吕不韦在家中宴请子楚的时候,子楚看上了吕不韦的小妾,也就是赵姬,未来的赵太后。吕不韦忍痛割爱将赵姬让给了子楚,很快两人就结婚,并生下了赵政,也就是未来的始皇帝。而也正因为如此,一直有秦始皇是吕不韦私生子的传闻,但实际上秦始皇根本不可能是吕不韦的儿子,他只可能是子楚的儿子。
后来秦国攻打赵国邯郸,吕不韦和子楚趁机逃回了秦国,而赵姬带着赵政在赵国被软禁了起来,赵政在赵国还有一个玩伴叫做太子丹,就是著名的荆轲刺秦王中的燕太子丹,他当时也在赵国做质子,两个人在异国他乡成为好朋友,只是长大后又成为了敌人。
秦昭襄王去世后,安阳君继位,子楚被立为太子,赵姬和赵政被护送回了秦国。只是安阳君比较悲催,继位的第二年就去世了,子楚继位,赵政成为太子,而吕不韦这个大功臣成为丞相、文信侯并食邑十万户,位极人臣,权势滔天。三年后,子楚也去世了,十三岁的赵政登基成为秦国的国君,因其年幼,秦国国政实际上把握在吕不韦手中,而且他的地位进一步提升,成为相国,以及赵政的“仲父”。何为“仲父”?就是国君对重臣的一个尊称,其地位仅次于父亲。
吕不韦做臣子做到这个地步应该是已经达到极致了,这样的权臣对任何准备有作为的国君来说都是拦路石,都是应该被清除的。在赵王政那样的有野心和雄心的国君面前,吕不韦应该急流勇退才可能保全性命,但是在秦王政还年轻的时候,吕不韦舍不得权力,而且他还犯了一个大错。
子楚去世后,吕不韦就和赵姬重新勾搭在一起了。虽然当时的秦王政年纪小,但不代表他什么都不知道,只是选择了隐忍而已。到了后来,随着秦王政一天天长大,吕不韦知道自己继续和赵姬这样下去很可能会被赵王政解决掉,才给赵姬推荐了嫪毐。
赵姬和嫪毐双宿之后,吕不韦觉得自己终于可以继续安心为官了,但是嫪毐显然没有吕不韦那样的头脑,他以假的身份和赵姬待在一起,还让赵姬怀孕生下了儿子,两人搬到了雍地,真正过上了一家人的生活,任何一个帝王都不可能容忍这样的事情发生。而且嫪毐狐假虎威,借助赵太后的力量,不仅成为长信侯,有了封地、门客,排场也很大,甚至嫪毐还动了让自己的孩子做未来国君的心思。
秦王政一直隐忍不发, 只等着亲政后将这些人一网打尽,前239年,在秦王政亲政前夕,朝中的风向就开始转变,秦王政新君上任三把火是必须要有的,因此已经有人将嫪毐的一切行径报告给了秦王政。第二年,秦王政正式亲政,嫪毐害怕秦王政向自己对手,遂抢先一步对秦王政动手,当然,结果是嫪毐失败被车裂,夷三族,两个儿子也被秦王政乱棍打死。
处理完了嫪毐,回过头就是吕不韦,秦王政是想借着这件事直接处死吕不韦的,毕竟嫪毐是吕不韦进献给太后的,其假的身份也和吕不韦有关。但是吕不韦的情况又和嫪毐不一样,嫪毐对秦国完全没有功劳,所以处死这样一个人是很简单的一件事,但是吕不韦就不同了。
吕不韦这些年对秦国是有大功的,是他一手将子楚扶上了秦国国君的位子,甚至可以说没有吕不韦,就不可能有秦王政。而且吕不韦在秦国甚至诸侯国间还是很有威望的,他门客众多,他们也都为他说情。在这样的情况下,秦王政不可能强行处死吕不韦,毕竟他刚刚亲政,权力还没有完全握在手中,一旦处死吕不韦,会寒了很多官员的心,这样就是得不偿失。
因此,秦王政只是在第二年免去了吕不韦相国之职,又让他离开国都到河南的封地去。虽然做了这样的决定,秦王政还是不放心吕不韦,而且他时时刻刻在想着怎么处死吕不韦,彻底解决这个隐患。机会终于来了,一年后,很多诸侯国的宾客纷纷来到秦国慰问吕不韦,这让秦王政终于按耐不住了,就给吕不韦写了一封信。
本文开头已经贴出了信的内容,秦王政在信中直接质疑吕不韦何德何能食邑十万户并且做“仲父”,并命令吕不韦一家迁到蜀地去。
吕不韦看完信,知道秦王政早晚会要了自己的命,先是免了他的职务,将他赶到封地河南,现在又要收回封地,将他赶到蜀地,下一步就是要他的命了。而且如果让秦王政主动动他的话,很可能整个吕家都要遭殃,还不如趁着现在秦王政还对他有一丝忌惮,直接自尽了事,这样秦王政也不会为难吕家。实际上这也是秦王政想要的结果,也算是彼此成就了。
为什么韩信会羞于和樊哙这样的人为伍呢
如果细抠《史记》中的相关记载,怕是韩信从未羞与樊哙为伍。
信由此日夜怨望,居常鞅鞅,羞与绛、灌等列。信尝过樊将军哙,哙跪拜送迎,言称臣,曰:“大王乃肯临臣!”信出门,笑曰:“生乃与哙等为伍!”
这是《史记》中的原话,我认为这段文字其实记载了两件事,一是韩信羞与绛、灌等列,二是韩信过樊哙府。
如果真如一些人理解的那样,韩信羞与樊哙为伍,为什么还会到樊哙家去串门?
你可别跟我说,韩信只是路过樊哙家,如果韩信只是偶然从樊哙门前经过,樊哙又怎么会跪迎韩信呢?当时的樊哙可不是沛县屠狗的屠夫了,不会再住那种在屋里一眼就能望到路边的普通宅子了,樊哙家一定是深宅大院,韩信不扣门不叫门卫通报,樊哙都不会知道韩信从自家门前经过了。
所以,不管韩信是闲溜达到樊哙家附近,还是特意去找樊哙喝酒聊天的,总之韩信一定是来樊哙府上作客的,这个事实,谁也否认不了。
既然韩信是主动扣门主动请门卫通报的,那就说明韩信愿意跟樊哙一起玩,否则,为什么韩信没去找绛侯周勃玩,没去找骑将灌婴玩呢?
为什么没找周勃和灌婴?司马迁没明说,但有暗示。
包括韩信在内的大多数功臣,都是凭才华和本事吃饭的,正是基于“本事≈地位”的思维模式,韩信才会在破齐后朝刘邦要假齐王,因为韩信的才华、本事、功劳足以获得假齐王,这并不是司马光一句简单的“市井之志”就能抹杀的。
然而,周勃和灌婴两个,靠的就不只是才华了。
我这么说,并非有意贬低周勃和灌婴的本事,事实上,二人的军事才能相当出众,远在樊哙之上,但这两个人之所以能走到比樊哙更高的位置,也跟两人排挤同僚有关。
据《史记·陈丞相世家》记载,陈平归汉不久,周勃和灌婴就搜罗了陈平的一些负面信息,到刘邦面前说陈平“盗嫂受金”,乃“反覆乱臣”,不可用。
绛侯、灌婴等咸谗陈平曰:“平虽美丈夫,如冠玉耳,其中未必有也。臣闻平居家时,盗其嫂;事魏不容,亡归楚;归楚不中,又亡归汉。今日大王尊官之,令护军。臣闻平受诸将金,金多者得善处,金少者得恶处。平,反覆乱臣也,愿王察之。”
陈平是否“受金”了呢?答案是肯定的,但陈平也给出了合理解释,那不过是正常的人情往来罢了,陈平并没因为收了别人的人情而处事不公,这也得到了刘邦的肯定。
陈平会否算“反覆乱臣”呢?表面上看是,陈平先辅佐了魏王咎,后辅佐了楚霸王,又来辅佐汉王刘邦,但陈平也做了解释,魏王咎和楚霸王都不懂用人,他听闻汉王刘邦唯才是举,才来投靠。陈平的解释得到了刘邦的认同,陈平之所以表面上像“反覆乱臣”,并不是陈平的错。
陈平是否“盗嫂”了呢?陈平并未对此做出回应,当然,刘邦也没询问。为什么一个没回应,一个没询问呢?两种可能,一种可能是,刘邦和陈平都认为,这是陈平的私隐,不该摆在台面上说,另一种可能是,刘邦认为“盗嫂”这样私隐的事情,周勃和灌婴不可能搜集到,这应当是周勃和灌婴杜撰的。
刘邦是秦末所有诸侯中最懂用人的,从刘邦临死前对周勃的评价来看,刘邦很清楚周勃的为人,因此,刘邦一定清楚,周勃和灌婴就是在排挤陈平。
明确被周勃和灌婴排挤的能人,除了陈平,还有贾谊,不过那就不是韩信生前的事了,而是汉文帝时候的事情了。
单从周勃、灌婴排挤陈平、贾谊的记载推断,被周勃和灌婴排挤过的人,应当不少,周勃和灌婴排挤同僚的事,韩信或许知道。
因此,综合《史记·陈丞相世家》和《史记·屈原贾生列传》中周勃、灌婴排挤同僚的记载来看,韩信应当是羞与绛、灌等列,而非羞与樊哙为伍。
韩信对于自己被贬淮阴侯的结局不满,同时见到惯于排挤同僚的周勃、灌婴又身居要职,所以更加不满,这是一种浩然正气,而不仅仅是个人荣辱问题,这就好比你看到很多没本事的同事把持着要害部门,但很多有本事的同事却终日被穿小鞋,你能不愤慨吗?
参考资料:《史记·陈丞相世家》、《史记·淮阴侯列传》、《史记·屈原贾生列传》
蜀汉终结者邓艾,是如何一步一步走向死亡的
邓艾,是三国后期名将,他文武双全,军政双优,是三国后期曹魏消灭蜀汉的关键人物。但是这样一位优秀将领却在灭蜀后不久就死于,的确令人惋惜!
背景一:灭蜀之战前邓艾的人生经历
邓艾出身南阳新野,据说是南阳当地的大族,但是建安十三年(公元208年)邓艾一家和其他许多南阳新野人一样被攻占荆州的曹操强行迁往汝南作屯田民。这在当时三阀混战时期很常见,毕竟大家都在争夺人口。
刚到汝南屯田的邓艾,因为年幼被安排去放牛,但是因为家族和母亲的支持,他仍坚持学习,后来因为有才学被推荐为典农校尉学士(类似县级后备人才),但是当时的典农校尉觉得邓艾有口吃的毛病,不能担当重任,于是让他做了管理稻草的小吏。虽然职务低微,但是邓艾用心办事之余,学习不倦,尤其喜好军事,经常在山川之间指点江山,安排军营战阵(当然都是想象)即使被人嘲笑也不改变,看来成功的人都是如此的执着!
职务低微又有口吃的邓艾平平淡淡的在屯田的地方当着小吏,二十年时间也才混到典农功曹,但是一次偶然的机会改变了邓艾的一生,一次他被安排去洛阳汇报工作(用险恶一点的想法,安排口吃的人去洛阳汇报工作,是否是上级或同僚想害他呢?),结果谁也没想到口吃的邓艾因为这次汇报被当时的曹魏太尉司马懿看中,发现了邓艾才华的司马懿当即将邓艾调到自己的太尉府,成为了他的幕僚秘书,后来任职尚书郎。也正因此邓艾对司马一家非常忠诚,在后来的高平陵和司马氏父子的历次平叛和打击政敌的行动中,邓艾都是坚决站队司马家族。在邓艾的心中肯定早已经不把自己当作曹魏的臣子了。
正始四年(公元243年),邓艾出任参征西军事,后转任南安太守,正式出任军事将领,并在曹魏西线与蜀汉作战。早年就潜心学习军事的邓艾很快成为曹魏西线的重要将领,并逐步成为蜀汉大将姜维的劲敌,双方多次交战,总体而言姜维没占到多少便宜,还几次被邓艾击败或击退。直至景元四年(公元263年)曹魏发起灭蜀之战前,邓艾已经领兵二十年,也已成为和姜维并称的三国后期名将。
背景二:魏灭蜀之战的背景
景元四年(公元263年)曹魏权臣司马昭开始发动灭蜀之战。当时魏蜀吴三国的形势是:
魏国朝政完全由司马昭掌控,反对势力已基本消灭,而且国土面积和人口的优势,再加上司马氏父子在曹魏的基础上通过屯田和修养生息,国力已经大大超出蜀、吴两国。而司马昭在公元260年弑杀了魏帝曹髦,也希望取得一场对外战争的胜利为自己进一步巩固权利和篡权夺位增加声望。
蜀国则因为连年的伐魏战争导致国力枯竭,再加上黄浩弄权,国政衰败。262年姜维又因伐魏失败,加之和黄皓的矛盾彻底激化不敢回成都,不得已率兵到沓中屯田,蜀国出现明显的内外失和。
吴国在孙权死后,继位的孙亮年幼,先后有诸葛恪、孙峻和孙綝等权臣把持朝政,甚至孙綝还废掉吴帝孙亮改立孙休。孙休继位依靠张步、丁奉等老臣又诛杀了孙綝。连续的内乱也导致吴国国力下降。
在这样的背景下,司马昭决心发动对蜀国的灭国战争,期望通过消灭蜀国进一步提高自己的政治声望和增加司马家族篡位的资本,同时占据蜀国后也可顺江而下吞并东吴一统天下。
后三国时代最精彩的一场战争
因为是魏蜀之间的灭国级别的战争,双方都是精锐尽出,名将云集。这一战虽然曹魏准备充分,实力上也占据较大优势,但是这绝不是一场碾压性质的战争!
战争开始阶段:魏国兵分三路,西路军由邓艾统领三万人,主攻屯田沓中的姜维,目的是拖住蜀军的主心骨姜维,等待另一路友军合围姜维,另一方面也为钟会的进攻创造条件。中路军由诸葛绪统领三万人,直插姜维的后路,准备截断姜维部队的退路,合围歼灭姜维之余,防止姜维回援汉中。东路军则是由钟会统领的魏军主力十余万人,又再分三路进攻汉中。蜀军姜维得知曹魏进攻的消息,立即准备回援汉中,同时命令汉中的守将放弃外围据点,集中兵力在乐城、汉城和阳安关口(即阳平关)一线进行防御。同时刘禅也安排了廖化、张翼等人领兵支援姜维和汉中的守将。
战争的第一阶段:姜维在沓中被邓艾的西路军三面围攻,且战且退,姜维一心要摆脱邓艾的纠缠,但是邓艾一路紧追不放。此时曹魏诸葛绪的中路军已经逼近姜维回援的要道桥头,如果诸葛绪成功占领桥头,姜维不仅难以回援汉中,自己都可能陷入邓艾和诸葛绪的前后夹击。同时蜀汉的汉中守将因为内部矛盾导致阳安关城失守,钟会获得了进攻四川的通道,于是留下部分兵力围困乐城和汉城的蜀军,亲率主力直扑剑阁。
从魏军开始发起进攻,到汉中的大部分据点失守,钟会率军长驱直入逼近剑阁,可以说魏军在第一阶段非常成功的实施了战前的计划,也基本达到了战略目的。蜀军形势极其被动,蜀军统帅姜维还在沓中回撤的路上,随时可能被合围,汉中基本失守,剑阁成为整个战局的关键,如果剑阁失守,曹魏大军就将进入四川腹地,攻陷成都也就是时间问题了。
战争的第二阶段:姜维不愧为名将,将整个战局形势扭转,盘活蜀汉这局死棋就是靠姜维精彩的战术指挥。从沓中且战且退的姜维一心回援汉中,与邓艾的追兵拉开一段距离后,他首先要面对的是诸葛绪极可能要比他抢先占领桥头,如果那样的话他将腹背受敌。姜维没有盲目的向桥头撤退,而是向诸葛绪的后方运动,做出切断诸葛绪后路的样子,诸葛绪的能力显然和姜维、邓艾、钟会等其他统兵的将领差一个档次。瞬间就被姜维的佯动欺骗,吓得命令部队掉头后撤三十里。姜维立刻命令部队强行军抢先通过桥头,发现上当的诸葛绪已经比姜维差了一天的路程。姜维的这次漂亮的战术指挥,不仅顺利使自己率领的部队拜托了险境同时也使自己回援汉中和指挥主战场作战有了极大的可能性。随后姜维探知汉中极可能已经失守,钟会的大军已经长驱直入准备进攻剑阁。姜维当机立断也迅速南下,与廖化、张翼等援军会合后退守剑阁。
这一阶段战争几乎就是姜维的个人表演。退守剑阁后,钟会统领的大军根本毫无办法,面对由姜维指挥的天险,钟会也心生畏惧,甚至已经萌生了退兵的打算。本来岌岌可危的蜀军和蜀汉终于将战局稳定下来,按常理来说剑阁不失守,曹魏就灭不了蜀国,劳师远征的魏军极有可能要无奈的退兵,到时汉中是否能夺回也还在两可之间。
战争的第三阶段:眼看战局僵持,普通的军事将领或许就没有办法打破常规只能无奈接受退兵的结果。但是邓艾不会,他提出自率精兵绕开剑阁,从险道阴平,然后奇袭成都。邓艾一开始邀请诸葛绪参与,但是诸葛绪不敢去,钟会这样名将当然不会错过,他同意了邓艾的奇袭之策。于是邓艾选出一批精兵,穿越大范围的无人区,翻山越岭,遇河架桥,甚至遇到悬崖邓艾亲自裹着毯子第一个滚下去,就这样带着这些人奇迹般的到达江油城下。江油守将面对神兵天降一般的邓艾所部,直接不战而降。听闻江油失守的刘禅命令诸葛亮的儿子诸葛瞻统兵抵抗邓艾。人数不多的邓艾部队一开始处于下风,面对从阵前退回的儿子邓忠和部将师纂,邓艾大怒道:“生死存亡之际,全在此一举,还说什么可与不可”,说完就要将邓忠和师纂斩首,吓得两个人掉头又向蜀军冲锋,最终大破蜀军,并且阵斩诸葛瞻父子。刘禅得知消息吓得听从谯周等人的建议,出城投降了。随后得知消息从剑阁回援的姜维接到刘禅的命令向钟会投降。魏灭蜀之战至此结束,蜀汉灭亡。
这一阶段邓艾的奇袭可以称为历代攻蜀战争中最精彩和最经典的战例,也可以称为历史上最精彩的奇袭战例之一。正是他的奇袭导致姜维扭转过来的战局再一次崩溃,而后主刘禅的投降也导致姜维等人无力回天。
战后余波,名将凋零
啰嗦了那么多,几乎都是介绍背景和战争过程,至于主人公邓艾是如何走向灭亡确还没提及。其实邓艾的悲剧是在战后才开始爆发的,因此我们只能到战后这一节来阐述。
复杂的人事安排窥见司马昭的复杂用心。司马昭是曹魏的实际话事人,但是他毕竟不是皇帝,再加上他司马家族也是靠着军功和的支持才得以控制曹魏的。所以司马昭是不会完全放手让人掌握的,他时刻防范着类似他们家族这样的篡权者的出现。因此他在征蜀大军的人事安排上是精心谋划思考过的。主力部队统帅也是代行全军统帅的钟会是他司马家族的心腹谋臣,也有过多次随同出征的经验,最重要的是钟会是司马昭灭蜀计划的少数支持者。西路军统帅邓艾既是名将,又长期在西线与姜维作战,而且也是司马家族的忠心拥护者,但是他极力反对司马昭的灭蜀计划,因此司马昭没有让他统领主力。诸葛绪则承担辅助邓艾和钟会作战的任务,而且是也是雍州太守,也在西线和蜀军多次交战。在三路大军的安排之外,司马昭还安排了卫瓘以监军的身份监视钟会、邓艾等人的军事行动。由此可见司马昭对这些前线将领是作了预防的。
邓艾的擅权行为引起司马昭的警觉。其实邓艾是忠于司马家族的,但是邓艾更是一个长于谋国,拙于谋身的人。在他的仕途生涯中,有几次不听从司马家族的指挥,但是他的出发点大都出于公心,并不是对司马家族有异心。包括司马昭这次的灭蜀之战,战前邓艾是极力反对的,但是一旦确定,邓艾仍是尽心尽职,即使姜维和钟会对峙于剑阁战局僵持之际,邓艾完全可以不去冒险奇袭,反正退兵后也更可以证明他之前的意见是正确的。但是邓艾没有,他义无反顾的选择了冒险。但是也正因此邓艾就会做出一些自己认为正确但是会使司马昭忌惮的事情。比如邓艾攻占成都之后,他效仿东汉初年邓禹领兵出征的做法,擅自以皇帝的名义册封刘禅等投降的蜀汉君臣的官职。但是他没有认识到当年邓禹的主公是刘秀,一个出了名的不喜欢屠戮功臣的开国之君。更为主要的是司马昭不是皇帝,也就是这些恩德变成了邓艾和曹奂的,看上去没他司马昭什么事。其后,邓艾不断上书提出如何安置处理刘禅等人,同时还对如何灭亡东吴提出自己的建议。但是司马昭明显表示出不耐烦之后(司马昭让监军卫瓘转告邓艾,他提的建议要上报,不宜马上实行),仍不断上书力争。而且邓艾在灭掉蜀国后也确实变得有点居功自傲了,他不仅修筑京观表彰自己的功绩,又在蜀汉君臣面前夸耀自己的为人等等。这些言行很快就被人利用,并导致了他的悲剧。
邓艾的言行被野心家钟会利用。钟会是曹魏的另一个名将,虽然他长期作为司马昭的心腹谋士的身份出现,但是他的能力是朝野认可的。此次灭蜀之战也是钟会第一次获得统领这么多的机会,隐藏在钟会内心的野心开始萌芽。在剑阁对峙时,钟会就借口诸葛绪(当时邓艾邀其一起阴平他不去,转而去和钟会会合了。)畏缩不前将他押送京城,自己将诸葛绪的一起统领了。之后邓艾奇袭成功夺得首功,钟会还停留在剑阁一带没有进入成都。他利用邓艾擅自封赏,居功自傲的言行开始向司马昭打小报告。甚至后来邓艾和司马昭的通信他都暗自修改,把邓艾的语气改的傲慢无礼(钟会父子都是有名的书法家,尤其是他的父亲钟繇)。同时钟会还不断煽风点火,引得当时的监军卫瓘等人也一起向司马昭告发邓艾有异心。于是司马昭下令将邓艾押送京城,但是司马昭显然还不想一下子就处死邓艾,他只是预防万一,先把邓艾弄到京城控制起来。
钟会的野心也不能瞒过司马昭。个人认为司马昭对钟会的野心也是早有察觉的。一是司马昭很少让钟会单独出外长期统兵,这点邓艾就不同;二是钟会此人到死都没有娶妻,以钟会的才能、家世和职位这是非常罕见的,如果我是司马昭也会对他有所提防。再加上邓艾被拘押后,征蜀大军几乎就全部归钟会一人统领了。司马昭当然不会不作安排,他马上写信给钟会,告知他:“我担心邓艾不服命令,今派遣中护军贾充率步兵和骑兵万余人入斜谷,驻扎在乐城。我亲自率十万大军驻扎在长安。我们不久就可以相见了。”这样一封看起来轻描淡写的书信,让钟会措手不及,钟会本打算安排姜维等人出击长安,自己稳固成都、汉中之地后,立刻出兵与司马昭争夺天下。他来不及去探听司马昭的信里说的是真是假,立刻急匆匆的进入成都,并马上将军中的将领集中软禁起来,假借郭太后的遗命,要求大家和他一起司马昭。
名将凋零的尾声。钟会显然高估了他对这支伐蜀大军的控制力,他从未长期掌兵,没有和这些部下建立稳固的关系,再加上他打着曹魏皇室的名义号召大家一起司马昭,但他却忽视了他自己正是司马家族弄权的主要助手和谋士,而且如嵇康这样不太配合司马家族的名士本就是钟会出谋杀害的,现在的他站出来号召大家勤王就和吴三桂杀了南明永历帝后来又号召大家反清复明一样没有多少人真正相信。随后钟会软禁的那些将领的部下为营救自己的将官,发动兵变,冲入钟会等人所在的蜀国王宫,在乱兵之中钟会被杀,姜维等一批蜀国将领也同时被杀(因为姜维等人试图依附钟会叛乱,企图乘乱恢复蜀汉,因而当时姜维等人是支持钟会的)。随后监军卫瓘稳定了局势,控制了乱兵,但是卫瓘担心他参与了陷害邓艾的事情被司马昭追究,于是派曾经被邓艾处罚过的将领田续追上正被押送京城的邓艾,将邓艾父子一并杀死,邓艾留在京城的儿子们也因为父亲死无对证,也按邓艾叛乱的罪名被株连杀害,只有邓艾的妻子和孙子被发配西域。
有没有霸气简短精辟的个性签名说说推荐
1. 谈一场错误的恋爱就像是尿床,暖一时,凉一被子。
2. 把你加入黑名单之后找你方便多了,别担心,我一样爱你。
3. 现在没钱怕什么,你还年轻,不努力以后穷的日子还多着呢。
4. 来吧,虚位以待,一起吹吹风,让生活自个流浪去。
5. 当深夜没人陪伴时,看一部恐怖片,然后你就觉得哪里都有人,可热闹了。
6. 苦练七十二变,笑对八十一难,做最好的自己。
7. 旅行不多,读书不多,现实不管,内心贪瘠。
8. 有金钱在手,就没有去不了的地方。
9. 好的坏的我们都收下吧,然后一声不响,继续生活。
10. 我圣不过唐僧也恶不过法海,我一不能纵火二不能将你绞如肉泥,内心已是我最大宽容和善良。
11. 别以为他对你有意思,说晚安只想让你早点闭嘴。
12. 我认真的时候你别闹,给你面子的时候你别傲。
13. 昨天我的包被抢了我很伤心,为了这件事我哭了这一晚上,我实在想不通,我到底哪里不如我的包。
14. 如果孤独是自由的副作用,那我爱极了,至少一个人快活。
15. 别打听我是什么人,没坏到你身上就是好人。
16. 你现在所受的苦,都是你之前所作的死。
17. 每天早上起床之后我都会默默地鼓励自己:连起床这么艰难的事你都做到了,接下来的一天还有什么能难倒你的!
18. 我过得还可以,不好不坏,不惊不喜,一切只是还可以。
19. 心,痛过,泪,留过,骂,挨过,架,打过,伤,受过,痘,长过。说实话,还有哪些没承受过?
20. 总归有人看不惯我,我能怎样,百般讨好,还是灭口。
战国时期庞临死前怒吼哪六个字
遂成竖子之名!有孙膑在,庞只能是千年!
公元前355年,魏国上将军庞正在府内宴请齐国的使者,可此时助兴宴会的并不是歌舞,而是以活人为靶的射猎游戏,而这个疯疯癫癫的活靶竟是庞的师兄孙膑。
此刻的孙膑正趴在地上,嘴中疯言疯语,但是,他的目光早就瞥见了坐在上座的齐国使者,孙膑明白,或许这个人可以帮他逃出生天。
齐国使者见庞以活人做靶,内心不忍,便直言道:“庞将军,他毕竟是条人命,活人做靶,实在是不妥不妥。”
但是,坐在一旁的庞眼神死死地盯着孙膑,希望从中可以看出一丝破绽,随后对齐国使者说:“他只不过是个疯子而已,使者为何如此紧张?”
孙膑与庞都曾是鬼谷子的徒弟。当年,庞先下山入仕魏国,随后邀请孙膑一起辅佐魏王。谁知,孙膑到魏国后不久,就被以私通齐国的罪名,挖去了膝盖骨,成了一个废人。
更让孙膑没有想到的是,这一切都是庞一手策划的,他的目的就是要得到鬼谷子传给孙膑的兵法,让孙膑不再威胁自己的地位。
为了逃离魏国,孙膑不得不装疯来寻找机会,可是庞也不傻,用尽办法来试探孙膑,所以才有了开头的一幕。
那么,孙膑是用了什么方法躲过了庞的试探?身为囚徒又腿不能行,他是如何逃出魏国的?他是以如何的雷霆手段,复仇庞,让他惨死的?
这一切还要从孙膑、庞入仕魏国开始说起。
01
入仕魏国
战国中期,七雄争霸,战火不断,各诸侯国都想用武力一统天下,兵法大师应运而生,而其中最为神秘的便是鬼谷子。
相传,鬼谷子有一部兵书,得此书者可独霸天下。可是,鬼谷子早已隐退江湖,不问天下之事,但是他的庞与孙膑却相继下山,辅佐各国诸侯,搅动天下风云。
孙膑是齐国人,兵法大师孙武的后人。孙膑自幼胸怀大志,想要干一番事业。于是,他与庞拜鬼谷子为师,一起学习兵法,两人还结拜为异姓兄弟。
但是,庞与孙膑不同,他拜师学艺是为谋取功名。当时,七雄争霸,魏王魏罃极富野心,想要独霸天下,为了壮大魏国,他开始大张旗鼓的招揽人才,给出的条件也相当丰厚。
庞听闻消息后,便想下山入仕魏国。
这一日,孙膑正在房内看书,不想庞不请自来,一副欲言又止的模样,似是十分为难。孙膑见状便问道:“师弟,你这是怎么了?”
庞顿时兴奋地说道:“我听闻魏王正在招贤纳士,师兄,这也许是我们的时运啊!”
孙膑闻言问道:“你是想要下山去魏国?”
庞见孙膑看出了他的心思,便也不再遮掩,说道:“师兄,我跟随师父学习兵法也好几年了,如今能列阵生威,破敌取将,必定会得到魏王的赏识,师兄你跟我一起下山吧。”
孙膑听罢摇了摇头说道:“我还未参悟师父所授,还需要师父的指点,未到下山的时候。”
此时的庞急于建功立业,也不想再等孙膑,于是决定先行下山求取功名。
主意已定,师父鬼谷子便替他占了一卦,结果显示庞只有十二年的时运,且都在魏国。这样的占卜结果让庞心情复杂,可他仍是坚持下山出仕。
临行前,孙膑前来送别,庞承诺,若是有进身之阶,必定向魏王举荐孙膑,二人共图大业。而孙膑却摆摆手,说道:“师弟,师父让我带句话给你,说遇羊而荣,遇马而卒。”
鬼谷子的这句话让庞有些摸不着头脑,思索了半天也不知师父是何意思,此时的他急于下山,也就没有再多问,拜别了孙膑后便匆匆离去了。
庞来到魏国后,又是托关系,又是送金银珠宝,终于在他的努力下见到了魏王。于是,他倾尽毕生所学,滔滔不绝地讲述了治国安邦和率兵打仗等方面策论。
宣讲结束后,庞还向魏王保证,若是任他为大将,六国尽在他掌控之中,魏国也必将成为七国之首,到时候一统天下也未为不可。
此时的魏国正需要庞这样的将才来开疆拓土,于是,魏王相信了庞的承诺,将他任命为将军,执掌魏国的兵权。
庞也确实如他所说的那样,手握兵权后开始率兵伐卫、宋等国,屡战屡胜。一时间,庞名声大噪,深得魏王的信任。
成为人上人的庞想起了在鬼谷等他的孙膑,可是,要不要将孙膑推荐给魏王,这让庞很是犯难。
若是将孙膑推荐给了魏王,以孙膑的才华很快就会超越自己,可若是不推荐,孙膑一旦去了别的国家,自己同样不是他的对手。
思来想去,庞最终想到了一个万全之策来保全自己的位置。
这日,魏国的使者带着魏王准备的厚礼来到鬼谷求见孙膑,使者见到孙膑便将一封信交给了他。信中,庞直言已将孙膑推荐给了魏王,希望孙膑能下山入魏,二人共图功业。
孙膑看完信后,想起了自己的先祖孙武曾兴吴伐楚,立下赫赫战功,而他自己确实一事无成,愧对祖先,一番思量后,他决定接受庞的邀请,入仕魏国。
当鬼谷子听说孙膑要去魏国时,他同样也没有阻止,而是也为孙膑卜了一卦。卦的结果是,孙膑必有残疾之劫,且最终会回归故国。
孙膑看到这个结果有了些犹豫,可是,他想到自己远大的理想,学艺并不是为了谋求个人的富贵,为了百姓和国家,即使千刀万剐,也要用自己的才能保天下安定。
孙膑拜别鬼谷子后,便跟随魏国使者来到了魏国国都,并在庞的引荐下见到了魏王。
魏王早就得到了消息,孙膑得到了鬼谷子的兵书,因此对他礼遇有加。此时,庞为了显示自己的大度和对魏王忠心,于是假意向魏王建议让孙膑担任上将军一职。
孙膑闻言连连拒绝,自己初来乍到,没有军功,如何敢担此重任。魏王听了庞的建议,心中对庞也是赞赏不已,思虑片刻后,他将孙膑封为了客卿,等有功后再提拔。
在魏国,客卿是半为宾客、半为臣子,所以并不算真正意义上的魏国大臣。因此,孙膑只是享受到了魏王的礼遇,手中却并没有实权,而这也是庞想要的结果。
庞了解孙膑的为人,他知道孙膑不会无功受禄,所以才在魏王面前演了这出让贤的戏码,让孙膑主动退让,这样既保住了自己的权势,也可以压制孙膑。
然而,一个人的才华终究是压不住的,随着魏王对孙膑逐渐信任有加,庞对孙膑的忌妒也越来越深。他明白,只要有孙膑在,他永远也成不了天下第一名将。
此时的庞早已不是在鬼谷时的庞了,金钱和权力的诱惑让他渐渐迷失了本心。他对孙膑的忌妒慢慢转变成了记恨,他想要除掉孙膑,让他永无出头之日。
这日,孙膑刚下朝回到家中,准备好好研究魏国边防问题时,一位名叫丁乙的齐国人前来求见,说是有一封很重要的信要交给孙膑。
孙膑不疑有他,接见了丁乙。丁乙带来的是堂兄孙平的家书。孙平在信中提及,希望孙膑能回到齐国,与他一起重振孙氏家业。
可孙膑明白,他此刻是魏国的臣子,而魏国与齐国向来敌对,所以此时并不是回齐国的时候,于是他给孙平回了一封信,谢绝了他的好意。
孙膑将家书给了丁乙让他带回齐国,还给了他一些路费。可谁知,这丁乙根本不是齐国人,而是庞的心腹,他拿到孙膑的家书后便急忙去了上将军府。
庞看了孙膑的家书后,便找人来模仿他的笔迹,将这封信给改了,又让丁乙带去了齐魏两国的边境。
不久之后,魏国边境的守军抓到了一名齐国的奸细,他们还从这个奸细身上搜出了一封信,看过信的内容后,他们无法决断,于是将信快马加鞭地送到了魏王的手中。
魏王看过信之后雷霆震怒,急召庞入宫。庞诚惶诚恐地来到魏王宫后,魏王便将信给了庞,庞假装茫然地看了起来。
信中写道:
我无日不想报效母国,但我知齐、魏必有一战,故假意投奔魏国,完成齐王争雄大业,兄长持此信觐见齐王,弟,孙膑顿首。
看完信后,庞佯装吃惊的样子为孙膑求情道:“大王,孙膑的为人臣再清楚不过,他不会做这样的事情的!”
可魏王已经在心里给孙膑判了死罪,也根本不听庞的劝说,怒道:“证据确凿,由不得寡人不信。孙膑一心向齐,背叛魏国,国法难容。来人,将他押入死牢,择日斩首示众。”
庞听见魏王要将孙膑杀了,于是赶忙阻止道:“大王,孙膑虽有通敌叛国之罪,但罪不至死,依臣愚见,不如处以膑刑,让他终身不得回到故乡。”
魏王听了庞的建议,便依了他的意思,还将此事交给庞处理。
就这样,在庞的谋划下,孙膑被处以膑刑。膑刑就是将人的膝盖骨挖掉,之后人就会失去行走能力。
一个本可以金戈铁马的将军,从此终身都要与轮椅为伴,孙膑见自己成为一个废人,几次都想要,可是他都忍辱苟活了下来,因为他要查清楚,到底是谁陷害自己。
而此刻的庞也明白,普天之下,论兵法之道,没有人能超越孙膑,而更重要的是,孙膑手中还有师父鬼谷子传授给他的兵书,这才是庞最想要的东西。
为了得到兵书,庞将残的孙膑接到了自己府中修养,每日都送去好吃好喝的,还对孙膑嘘寒问暖,以此来感化孙膑,让他交出兵书,而孙膑对庞的所作所为却浑然不觉。
庞照顾孙膑数日后,孙膑身体渐渐地恢复过来,因感念庞的救命之恩和照顾之情,孙膑便提出将自己研究的兵法整理出来送给庞。
庞听后,内心喜不自胜,为了让孙膑尽快写出兵书,庞派手下日夜监视这孙膑的一举一动。
一日,孙膑的书童外出办事回来,在回廊上无意间听到了庞手下的对话,这才得知原来孙膑遭受的一切都是庞设下的圈套,庞还意图在孙膑编写完兵书后就杀了他。
书童听罢手下的谈话后,赶忙将这个秘密告诉了孙膑。
而此时的孙膑正在认真地编写兵书,听闻书童的话,他不以为意道:“你休要胡说,师弟怎么可能会害我。”
书童听罢,焦急地说道:“先生,给你送信的丁乙真是庞将军派来的。他收下还说,等您写完兵书就要将您杀了。”
孙膑听闻此话,内心惊惧不已。他回想起初来魏国的时候,庞曾向他询问过家中父母和族中兄弟的情况,孙膑这才恍然大悟。
原来,他被判通敌罪,被挖去膝盖骨都是庞的阴谋,此时他才真正看清了庞的真面目。曾经的好兄弟竟然为了一本兵书将自己残害至此。
孙膑恨自己看错了人,结交了这样的不义之徒。可如今,庞派人监视着自己的一举一动,再加上腿已残疾,想要逃出魏国简直是难如登天。
为了不让庞起疑,孙膑一边编写兵书,一边想着逃出魏国的办法。终于,在孙膑的兵书写了一半的时候,他疯了。
没过多久,下人就向庞汇报,说孙膑已经疯了,但是庞并不相信,但是看下人说得有模有样,于是他准备亲自去一探究竟。
02
孙庞之争
被囚禁的孙膑此刻已是蓬头垢面,嘴里满是疯言疯语,并时不时地哈哈大笑,还将庞认作了师父鬼谷子,开心地大笑道:“你是来接我回去的吗?”
庞不相信如此聪明的孙膑会就此疯了,于是试探道:“师兄,既然你都知道了,那就不要再自己了,还是尽快将兵书写出来,装疯是没有用的。”
不论庞如何用言语试探,孙膑都是一副疯魔的样子,只将他认作师父。
为了进一步试探孙膑,庞派人将孙膑关进了猪圈。可在猪圈里的孙膑依旧疯疯癫癫,喜怒无常,累了就趴在猪圈中呼呼大睡。庞还是不相信,于是又派人将孙膑丢到大街上。
孙膑浑身散发着臭味,拖着断了的腿到处乱爬,累了就直接睡在大街上,饿了就到处捡吃的,完全不顾及别人的眼光。
至此,庞也信以为真,撤掉了监视孙膑的人,只留下两个普通下人看管。
第二日,大梁城内人头攒动,大家都在准备迎接齐国来的使者,也正是这个来自孙膑母国的使者,给孙膑带了一线生机。
齐国当时的国君是齐威王田因齐,他初登大位时,不问朝政,贪图享乐。后来任邹忌为宰相,才开始励精图治,实施改革,齐国逐渐变得强大。此后,齐王就经常派遣使者出使别国,加深彼此的友谊。
这次齐国使者出使魏国,一来是为了与魏国互通有无,二来也是为了打探魏国的消息。孙膑自从知道齐国使者来到魏国后,千方百计地想要接近使者,希望他可以带着自己离开魏国。
一天深夜,孙膑穿着又脏又臭的衣服找到了齐国使者,齐国使者虽然认出了他是宴会上那个疯癫之人,但是并不知道他是谁。
孙膑将下山后的经历和所遭受的折磨向齐国使者和盘突出,在齐国使者了解了孙膑的境况后,认为孙膑是个可用之才,况且得到了孙膑,就是得到了兵书。于是,齐国使者一口答应将孙膑带离魏国。
那一夜,孙膑与齐国使者谋划了一个天衣无缝的逃跑计划,而庞对此事却浑然不觉。
虽然庞也曾怀疑过,齐国使者的到来与孙膑有关,但是随着齐国使者离开的日子渐近,孙膑仍是疯疯癫癫,他悬着的心也就渐渐放下了。
齐国使者离开后,庞立刻派侍卫前去大街上查看孙膑的情况,但是孙膑还一如往常一般,在大街上到处乱爬,庞这才放下心来。
可是没想到,第二天一早,下人就来汇报,孙膑不见了!
原来,昨天庞的侍卫见到的孙膑是假的,是齐国使者找了一个与孙膑身形相似的人,换上孙膑的衣服假冒的,而真正的孙膑早在昨天藏在了齐国使者的马车中,安全离开了魏国。
孙膑靠着装疯,了庞的警惕性,在齐国使者的帮助下,回到了故乡。随后,齐国使者将他推荐了大将田忌。
田忌是个生性豁达,爱才惜才的人。他听说了孙膑的遭遇,对他坚韧不拔的毅力十分佩服,于是将他留在了府中,以贵客之礼相待。
齐王这些年虽然励精图治,改掉了沉迷享乐的毛病,但是唯有赌这一爱好没有改掉。他经常与朝中诸臣赛马,大将军田忌也是赛马场上的常客,也正是一次赛马,让孙膑有了展示自己能力的机会。
一日,齐王与田忌又来到赛马场上赛马,但是因为田忌的马不如齐王,所以田忌想要少下一些赌注,应付一下齐王。可孙膑却一反常态,执意让田忌以千金,并保证一定会让田忌赢得比赛。
虽然田忌以千金,但他并不不相信自己能赢得比赛,但是孙膑却自信满满道:“我自有妙计!”
比赛开始,田忌按照孙膑的吩咐,用自己的上等马与齐王的中等马比,中等马与齐王的下等马比,下等马与齐王的上等马比。三场比赛完毕,两胜一负,赢了齐王千金。
齐王惊诧,不想田忌还有如此计谋,田忌只得将孙膑的指点和盘托出,将孙膑推到了齐王面前,为孙膑说尽了好话。齐王见魏国有庞,就想将孙膑收入麾下,为自己效力。
孙膑想起曾经庞对自己所做的一切,他誓要报仇雪恨,况且自己又是齐国人,于是,向齐王表示,愿意辅佐齐王成就大业。
公元前353年,魏国派兵攻打赵国,大将军庞很快就率兵攻打到了赵国的都城邯郸,赵国抵挡不住魏国迅猛的攻势,向齐国求救。
于是,齐王任命孙膑为大将军,率兵支援赵国。但是,孙膑以自己是残疾人为由婉拒了。于是,齐王又改任田忌为将军,孙膑为军师,发兵救赵。
孙膑与庞这对昔日的师兄弟,终于在战场上兵戎相见了。
田忌本想率兵直接进入赵国,但是军师孙膑却不同意。孙膑建议,以虚师进入邯郸,假装支援赵国。再以精锐之师即刻攻打魏国都城大梁,庞肯定率兵救援,再在路上设下埋伏,将庞等人一举歼灭。
田忌采用了孙膑的建议,将主力部队集结在了桂陵预设阵地,准备歼灭敌人。十月,就在庞竭尽全力攻克邯郸时,却收到了大梁被围困的消息,魏王命他火速带兵救援。
大梁是魏国国都,如果大梁被攻克,也就意味着魏国的灭亡,庞不得不休整,火速前往大梁。让他万万没想到的是,当他们行至桂陵时,齐军潮水般地涌来,将他们团团围住。
两军交战,魏军被杀得四散溃逃,几乎全军覆灭,而庞则带着少量残兵弱将,竭力突出重围。这就是历史上著名的“桂陵之战”。魏国在这次战役中惨败,但是并没有伤及元气。
不久后,魏国就向西边的秦国,收复了失地。之后,魏国召集了“逢泽之会”,效仿齐桓公九合诸侯,列国都有参加,唯独齐国和韩国没去。
于是,公元前341年,魏王再次下令攻打韩国,韩国抵挡不住魏国的进攻,再一次向齐国求救。齐王为了阻止魏国吞并韩国,再次壮大势力,威胁齐国,于是再次任命田忌为主将,孙膑为军师,发兵救援。
齐国虽然答应救援韩国,但却迟迟没有发兵,而是等到韩魏两国打得精疲力尽时,田忌和孙膑才率军出发。此次田忌主张直接发兵韩国,但是孙膑建议,当年救赵,未到赵,如今救韩,也不用到韩。
孙膑想的是,再次用围魏救赵的计谋,救援韩国。但是田忌认为,以庞的聪明,必定不会再上当。但是孙膑了解庞,庞狂傲自傲,此次定然还会中计,且必死无疑。
田忌采用了孙膑的建议,率军直逼大梁,而此时的庞在韩国境内势如破竹,大败韩军。就在逼近韩国国都时,田忌再次接到了魏王撤军的命令。
庞接到命令后,怒火中烧,为了一雪前耻,他再次休整前往大梁,这次,是他与孙膑之间你死我活的较量。
庞带兵一路逼近魏国,企图与正在攻打大梁的齐军来个正面交锋,一决胜负。但是,孙膑却不这么想,此时他想要演一出大戏给庞看,让庞进入他设好的圈套。
连日的追赶,庞终于发现了齐军安营扎寨的痕迹。休整都需要垒灶吃饭,从这次的灶坑来看,齐军有足足十万之多。
可是不到三日,齐军的灶坑就从十万减到了三万,这让庞有些摸不着头脑。但是,庞自认为是因为魏军大军逼近,导致齐军士气低落,才会减少这么多人。庞心想,这次齐军定会全军覆没。
庞行三日,大喜,曰:“我固知齐军怯,入吾地三日,士卒亡者过半矣。”乃弃其步军,与其轻锐倍日并行逐之。
而此时的孙膑已经算出,到了傍晚,魏军就会到达马陵道。不出孙膑所料,夜幕时分,庞率军进入了马陵道,看见一棵树上有字,便命人点火细看。
只见树上写着:庞死于此树之下。
就在庞气急败坏的时候,埋伏在周围的齐军突然发难,箭如雨下。在齐军的猛烈攻击下,魏军大败,无路可退的庞此时想起师父鬼谷子的告诫:遇羊而荣,遇马而瘁。
眼见大势已去,庞也预见自己的结局,他大声怒道:“遂成竖子之名!”
因为庞明白,只要有孙膑在,他永远只能屈居第二。最终,庞不甘受辱,拔剑自刎而死!
03
最后
孙膑的报复非常之狠,先诛心,后。他让庞明白了,自己永远都不可能超越孙膑。两次相同的计谋,庞一再上当,这让他遭受了前所未有的屈辱。
毛曾这样评价孙膑的军事才能:
攻魏救赵,因败魏军,千古高手。
既生瑜何生亮,大概就是庞死前的心情,他有不甘有愤怒,但更多的是认清现实,最后带着自己的权力之心,挥剑死去。
庞死后,齐军乘胜追击,歼灭了十万魏军,自此魏国国力逐渐衰退。
公元前334年,魏王在徐州朝见齐王,尊齐王为王,齐王也承认魏王的王号,史称“徐州相王”。这标志着魏国的霸主地位已消失,从此齐国称霸东方。
庞死后,孙膑不禁想起他们同在山上学艺时的理想:誓同富贵,共立大业。然而,庞终究难以逃脱权力的诱惑。
孙膑有时会想,如果当初不在一国共事,是不是就不会有今天的结果。可是,一切都过去了,一切也都回不去了。
后来,回到齐国的孙膑最终因不愿卷入各国斗争,从此归隐山林,不再过问世间之事,只给世人留下一本绝世兵书《孙膑兵法》!
邓艾被杀后,他的后人怎么样了
说到邓艾,都知道他是一个非常有军事才能的人才,也是司马懿最得力的门生。如果说三国后期哪一个魏国将领可以和姜维旗鼓相当,非邓艾莫属,相比钟会,邓艾还是要强于他很多的。
其实,姜维和邓艾就像是过去的诸葛亮和司马懿一样,正是因为邓艾的出现,让姜维有一种既生维何生艾的感觉。
蜀汉的灭亡在当时已经是不争的事实了,三国后期,蜀国已经是没有救了,即便那个时候蜀国上下还有十万左右兵马,但是人才的断层才是最厉害的,也是其最致命的。
相比魏国,魏国人才众多,第二代人才依旧强大,这也是魏国最终能够消灭求婚的原因。 当年司马昭向众人询问攻打蜀国的意见之时,只有钟会建议主动出击蜀国,其他人一直认为不合适。但是,在钟会的劝说下,司马昭选择了钟会的建议。
而钟会在得到了率军出击蜀国的机会之后,第一个要说服的就是邓艾,得到邓艾的帮助,钟会觉得邓艾加入其中,会让蜀国更容易被消灭。
在钟会率军出击蜀国之后,并没有像钟会想的那样简单,魏国大军遭到了姜维了顽强抵抗以至于他们寸步难行,这个时候邓艾决定豁出性命搏一搏——阴平。
就在钟会被姜维挡的产生了撤军的念头时,邓艾居然成功了,兵临成都城下,刘禅开城投降,此时的姜维也不得不向钟会投降。
在建立了旷世奇功之后,邓艾越来越飘,这也导致最后被钟会和卫瓘两个人陷害的结果。其实,就连司马昭自己都怀疑,究竟邓艾是不是像钟会和卫瓘说的那样呢?不过为了以防万一还是将邓艾杀掉了。在邓艾被杀掉之后,他的家人怎样了呢?
当年魏国实行的政策,将士们在外出征,家人要都留在洛阳,这也是为什么后来在钟会的时候,很多人都不愿意跟着钟会的原因,一旦他们在这边跟着钟会了,那么他们的家人就完蛋了。
所以,当时邓艾的家人大部分都就在了洛阳,只有他的儿子邓忠随他出征,随着邓艾被杀掉,邓忠也被一起杀掉了。
在邓艾被杀之后,他留在洛阳的那些家人们也有一部分被杀掉了,特别是他的儿子们全部被杀掉。虽然他的妻子和儿媳们没有被杀掉,但是大多数都被流放到了边境,过着普通人的生活。
不过他的孙子们后来也有了出头之日,经过了十年的流放,终于邓艾被了。 邓艾的两个所以邓朗和邓千秋分别获得了为官的机会,甚至邓朗还当上了新都太守,不过还没有到任,就随着一场意外而死掉了。而另一位孙子邓千秋之前在王戎手下某事,但是,在王戎手下没几年就因病去世了。
可以说两兄弟的命运也比较悲催,祖父被,终于有了重新为官的机会,但是他们的命运却都不怎么样。
火爆游戏
相关下载
相关文章
更多+手游排行榜
- 最新排行
- 最热排行
- 评分最高
-
星界边境中文版v1.2.3资讯攻略 大小:20.00MB下载
-
有看头监控手机安卓版资讯攻略 大小:102MB下载
-
midishow自动midi脚本插件资讯攻略 大小:1.00 KB下载
-
face正版资讯攻略 大小:12.41 MB下载
-
升学大作战安卓版资讯攻略 大小:9.98M下载
-
砸烂办公室资讯攻略 大小:106M下载
-
向土豪冲刺资讯攻略 大小:36.33MB下载
-
芝加哥火车手游资讯攻略 大小:51.79 MB下载